
海淘科技告訴您
如果你以為范爺(范冰冰)的成功是靠錐子臉和胸,那么那些新鮮出爐的網紅小妖精們就不用去賣貨了。
放眼娛樂圈,范爺的演技不是最好的,腰不是最細的,但說到營銷手段,卻沒有哪一個明星能出其右。范爺所參演的所有影視劇,幾乎全部都是以她為焦點進行多角度、擴散式的營銷和傳播,“戀情”、“體重”、“胸器”、“床戲”等都能成為宣傳的點,一次又一次引發了網友的瘋狂。
當其他女明星還在模仿范爺以造型博眼球蹭紅地毯的時候,她已經站到了營銷的新風口——社交營銷。
2015年,由范爺主演的電影《楊貴妃》通過朋友圈的廣告推送,電影片花獲得了19%高點擊率,7%的用戶參與討論互動,范爺的微信公眾號一夜之間增加了50萬粉絲。要知道,戲哥辛苦奮斗了幾百個日夜,微信公眾號粉絲也才十幾萬啊。親們,還不快點擊上方的藍色“調戲電商”關注起來,讓戲哥與范爺的距離縮短0.01厘米也好。
作為一個嚴肅的電商媒體,調戲電商跟你講八卦也只是餐前開胃小菜,我們這次要說的是營銷新風口——社交營銷。為什么說社交營銷是營銷的新風口呢?來看一組可怕的數據吧。
世界上最大的廣告公司Google,2014年的營收總額為660億美元,其中廣告收入高達450億美元。但遺憾的是,2014年谷歌的廣告營收增長率相比前一年僅提高了1%,而同一年,Facebook的廣告增長率為136%。這組數據的背后是什么呢?
Google是搜索網站,Facebook是社交網站。Google的廣告收入主要來自桌面搜索領域,是依賴于關鍵數據的數字廣告;而Facebook的廣告是移動領域的社交廣告。
國內情況呢?
2015年4月底, 騰訊公司宣布將廣點通和微信廣告中心合并,成立社交與效果廣告部。在這之后的一年,騰訊的社交廣告業務發展神速, 2015年第二、三、四季度中,效果廣告收入分別為20.57億元、23.86億元和29.16億元,同比增長速度分別為196%、160%和157%。騰訊社交廣告已成為騰訊收入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
久經考驗的廣告主之所以樂意為社交廣告掏腰包,不僅可以達到品牌宣傳的效應,更重要的是還能帶來用戶的連接,用戶直接關注公眾號,讓品牌與用戶之間產生聯系,甚至直接產生交易。
空口無憑,我們來看幾個活生生的例子。
房地產行業大佬在朋友圈投放廣告,高端別墅項目坤和和家園每套別墅超過1400萬,廣告上線一周內,6套別墅被朋友圈引流的顧客搶購,總價值達1億多元;韶關碧桂園十一長假期間售出300多套樓盤,成交額超過3億元。
汽車品牌英菲尼迪借助微信朋友圈廣告,實現25%的點擊率,收到1.5萬的預約試駕,運用社交平臺探索營銷新方式,口碑和市場被迅速引爆。
除了大品牌,小而美品牌也嘗到了騰訊社交廣告營銷的甜頭。美食臺是第一個在朋友圈投放廣告的小品牌,根據數據顯示,在美食臺投放朋友圈的廣告中,有超過20%的用戶參與互動中,單次廣告推廣為公眾號帶來1萬多新用戶關注。而多輪小額投放的策略支持,也為美食臺提供了不斷挖掘目標客群的機會,大大降低了營銷成本。
所以,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中國,不管是數據還是實例,社交廣告已經形成了一股來勢兇猛的潮流,通過新的價值創新路徑,當之無愧地成為營銷新風口。只是,為什么是社交廣告成為新風口呢?社交廣告的價值創新路徑是如何形成的?
以前你在超市買牛奶,后來你在電腦上買牛奶,現在你在手機上買牛奶;以前你在圖書館查資料,后來你在電腦上查資料,現在你用手機隨時隨地問知乎……這樣的類比無窮無盡。
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用戶達到19.1億,2016年該指數將增長12.6%,達到21.6億。2015年中國境內活躍的手機網民數量達7.8億,占全國人口數量的56.9%。機智的你已經看出來了:用戶在哪里,廣告就在哪里。
在移動互聯時代,原來的傳統媒體廣告、網站廣告、貼片廣告已經失去溫度,既不能在移動端聚合粉絲,也不能與目標消費者進行互動,巨額的廣告投入往往達不到預期的傳播效果。
而基于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社交廣告,一方面可以洞察用戶的需求,喚起用戶內心真正的渴望;另一方面還能時刻跟進用戶,與用戶互動,借助朋友之間的傳播,讓小成本的投入產生高于預期的營銷效果。可以說,社交廣告開辟了一條新的價值創新路徑。
以騰訊的社交廣告價值創新為例:
首先,騰訊作為一個老牌社交工具,覆蓋了超過90%的中國網民,這種數據的覆蓋度,是社交廣告的地基,不用贅述,大家也都清楚。
其次,數據不能只大,還要靈活。騰訊用了更靈活、更個性、更多樣化的社交廣告形式來觸達用戶。在5月25號的2016AD+騰訊社交廣告峰會上,騰訊集團副總裁林璟驊介紹到,騰訊的微動廣告、品牌頁卡廣告、多圖輪播廣告、視頻廣告、圖文廣告一掃傳統廣告形式的枯燥和沉悶,內容更豐富,廣告也變得更有效率,受眾參與度更強。
第三,不但要靈活,還要直接,達到品效合一!廣告與購買中間不用轉化,無論線上與線下都無縫銜接,能創造更實際的消費連接。
在2016社交廣告AD+峰會上,騰訊推出了社交品牌實驗室營銷思享會的特別版,京東集團副總裁及市場營銷中心負責人熊青云介紹了一例跟SKⅡ的合作,清晰還原了社交廣告品效合一的功能。
SKⅡ既想增加品牌影響力,又想拉粉和增加銷量,針對這一訴求,京東找到過去12個月買過SKⅡ的用戶,通過用戶的京東ID和騰訊上的ID匹配,找到他們的社交屬性,并進行了放大。通過總結放大的用戶屬性,京東制作了針對性的廣告,就是讓用戶看到產品的好處。
由于后臺的設置,廣告頁面可以一步跳轉到產品頁面,用戶看到廣告后可以立刻決定要不要買這個產品。這樣真正做到了品效合一,而且是一個很好的用戶體驗的閉環。
而針對SKⅡ拉粉的需求,則是找到有大量粉絲的霍建華做代言,設計了一個針對霍建華粉絲的創意廣告,粉絲看到廣告后可以通過廣告頁面一步跳到SKⅡ的品牌頁面。
這就是典型的社交廣告設計,結果SKⅡ當天的銷量是平時銷量的5—6倍,就在同一天SKⅡ拉粉數相當于平時兩個月的拉粉數,對品牌來說是巨大的品牌資產效應。
從定位到形式,從心到腦,從品牌傳播到消費連接,社交廣告開辟了廣告新的價值創造路徑。相比傳統廣告,社交廣告的優勢在于能定位到人,能夠讓廣告主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廣告被什么樣的人群看到了,解決了傳統廣告觸達不精確、無法連接人與人的情感、轉化率低、形式單一的痛點。
據eMarketer 預測,全球社交網絡上的廣告收入將在 2017年 達 360 億美元,占到整個數字廣告份額的 16%。看來,“得社交廣告者得天下”并非妄人妄語,而社交廣告的精髓在于回歸用戶、重塑連接。要做到這一點,企業須得更加注重用戶數據挖掘的分析,提供更有創意、場景更豐富的廣告體驗。
范爺能以一介女流、娛樂明星的姿態站在了社交營銷的風口,你還在等什么?畢竟,就算是豬,在風口也能飛起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