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到中文字幕高清不卡在线,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欧美日本在线,亚韩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精品72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歡迎來到海淘科技官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平面活動官網
微信

網絡傳播媒介服務提供商

熱線電話

021-62677988

海淘新聞
首頁 > 新聞列表 > 2016年 國內外讓你眼前一亮的 app

2016年 國內外讓你眼前一亮的 app

發布時間: 2016-12-22 09:16

1. Pokemon Go:影響了最多人的新應用

開發商:Niantic

平臺:iPhone 和 Andorid;

目前開放了美國、德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 12 個國家。上線一周,Pokemon Go 就讓 4500 萬人走出家門;這是一個不能宅著玩的游戲,它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健身應用,盡管要玩它,出了門你還得當低頭族。今年全球的人們最關心的還不是唐納德·特朗普或英國脫歐,而是 Pokemon Go 怎么玩。

今年Pokemon GO 成為世界上搜索量最高的詞匯,超過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搜索量。這個游戲玩法是很特別的:打開 Pokemon Go 你會看到一張基于真實世界的電子地圖,現實中的建筑物和地標變成了游戲中的精靈站和道館,要抓小精靈,你就得走出家門,走到某些建筑物旁,用手機扔精靈球。

7 月 7 日,游戲一上線,馬上就能看到它對人行為的改變。

大批游戲玩家走出家門,群聚在公園和建筑物旁,低頭抓小精靈。它不僅打敗了 FitBit 等手環成為最能激勵用戶健身的游戲,還成了強大的 O2O 軟件——快餐店、咖啡館、商場甚至美國大眾點評 Yelp 都在迎合 Pokemon GO 玩家,提供適時的餐飲和手機充電服務賺錢。在美國,Pokemon Go 上線 3 天,已經有 3% 的 Android 手機用戶都安裝了,這數據和第二大社交網絡 Twitter 接近,后者已經成立 10 年了。(Twitter上網友發布的廣場上,人們都在玩 Pokemon Go)

它在國內也很受關注。7 月 15 日,因為 Niantic 公司的服務器配置問題,中國區突然解鎖了兩個小時,怎樣注冊美國 App Store 賬號玩游戲的新聞,還有炫耀自己抓到小精靈的游戲截圖,一下子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但從技術和游戲模式來說,Pokemon Go 不是首創。2012 年,Niantic 公司就做了讓人走出家門對戰的游戲 Ingress。它是一個“增強現實”(AR)概念的游戲,通過手機在真實的地理位置上建立站點,玩家拿著手機走到具體地點,分成兩派互相爭奪地盤,這個游戲在極客圈子里口碑不錯,只不過沒有在大眾視野里流行起來。

而 Pokemon Go 更像是在 Ingress 上很合理地套上了《精靈寶可夢》的故事。在 Pokemon Go,你就像是一個小精靈訓練員,要走到某個地理位置,用手機扔精靈球抓小精靈,和各種陌生人對戰。對于那些看過《精靈寶可夢》的忠實粉絲來說,Pokemon Go 是一定程度上的夢想成真。但更重要的是,即使是那些平常不怎么玩游戲,也不是《精靈寶可夢》忠實粉絲的人也很容易被 Pokemon Go 吸引,可愛的小精靈形象讓人熟悉,在實際地點抓小精靈的玩法也很順理成章。當然 Pokemon Go 也有自己的問題。爆紅一個月后,每天都抓小精靈的人數下降了 30%,買道具收入都開始下跌。

即使已經成為載全球范圍內最受歡迎的游戲,最后還是因為游戲性不足,逃不過下跌的規律,只是它的下跌速度甚至來得比憤怒的小鳥,或者糖果傳奇更快一些。有了新技術《精靈寶可夢》結合,的確能吸引人,但最后讓人留下來的還不是這兩個因素,而是這個游戲好玩不好玩。但即使 Pokemon Go 熱度不能一直持續,它還是今年科技界以及游戲界最重要的事情,沒有之一。

它的影響還在發酵。你會看到越來越多同樣主打 AR 的產品越來越多。AR 成了百度今年給廣告客戶做營銷項目的新方式,今年雙 11,天貓也上了增強現實的游戲,讓人到線下店如星巴克、肯德基去玩游戲拿優惠券。根據統計機構 Digital Capital 的數據,今年第三季度,增強現實的產品的投資金額超過了虛擬現實。

讓大眾都知道了什么是增強現實,Pokemon Go 開了一個好頭。它也印證了這么一件事,手機游戲不一定要把人困在虛擬世界。

2. Super Mario Run:手機終于成為真正的游戲平臺

開發商:任天堂

平臺:iPhone 和 iPad


  • 目前支持美國、日本等全球 151 個國家和地區下載,其中不包括中國;
  • 任天堂第一次認真做起了手機游戲,這也意味著它對游戲硬件的控制權交給了手機;
  • 游戲上線第一天,Super Mario 下載量就超過了 285 萬,比 Pokemon Go 首日 90 萬的下載量高,還登上了 68 個國家 App Store 下載量榜首;
  • 今年 9 月,在蘋果年度最重要的新品發布會上,獲得整場最熱烈掌聲的不是新一代的 iPhone,而是任天堂的 Super Mario Run 游戲和宮本茂。


這個極少公開亮相的游戲設計師就在發布會開場第 8 分鐘就登上了庫克的講臺,介紹這個在 3 個月后才會正式上線的Super Mario Run,一個以馬里奧為主題的手機游戲。宮本茂 6 分鐘的介紹卻獲得了蘋果發布會全場最熱烈的掌聲。當天,任天堂的股價就上漲了28%。

任天堂這次做得很認真。雖然 Super Mario Run 是個跑酷游戲,但它游戲模式十分完整。任天堂開發了三種模式,普通模式跟傳統馬里奧游戲類似,馬里奧會在經典的六個場景,如宇宙飛船、地底洞穴等情境中奔跑撿金幣。

(普通游戲模式)讓人回顧完傳統的馬里奧游戲,任天堂就開始做新的嘗試了:蘑菇人集會模式,在這個模式下,玩家需要和其他用戶比拼,游戲中獲得金幣和蘑菇人歡呼最多的玩家將會獲勝。這個跑酷游戲還做了一個虛擬城堡,玩家可以建設馬里奧之城。

(蘑菇人集會模式和王國模式)為了適應手機的使用習慣,宮本茂還專門在蘋果發布會當天特意展示了在單手也能玩的馬里奧。

盡管聯網才能玩的設計并不太人性,但這并沒有影響人們對它的熱情。但上線當天它的下載記錄就超過了 Pokemon Go ,下載量達到了285萬,并登上了 68 個國家 App Store 下載榜的榜首。但 Super Mario Run 的意義還不在于此。將硬件和軟件牢牢控制在手中的游戲公司任天堂,一直以來都扮演著游戲界的蘋果的角色,但現在連他們也變了。

任天堂是一個會為游戲開發主機和手柄的公司,因為這種方式 1980 年代就開始了——1983 年它首創了十字鍵游戲手柄,1996 年,它推出了 Nintendo 64 主機采用三叉戟手柄的方式解決了在 3D 游戲空間中控制角色自由行動的問題,它深深影響了之后 3D 游戲操控方式。而 2004 年它推出的 NDS 首次采用了觸摸屏的設計,比蘋果的第一代 iPhone 還早了四年。

這些曾經給任天堂的游戲帶來獨特體驗和繁榮的軟硬結合,也成了這些年他們的困境。但現在任天堂的硬件銷售數字的增長變慢了。在 10 月任天堂發布的最新財報數字里,它當時最新的一代游戲主機 Will U 只賣出 56 萬臺,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53%。而它也成為任天堂歷史上最短命的一款主機。

上個月,任天堂承認了 Wii U 停產的消息。手機app開發這個只賣了 4 年的游戲主機銷量僅 1000 萬臺的銷量,遠遠落后于上一臺 Wii 1.2 億臺的銷量。今年 10 月,任天堂又推出了集主機和掌機為一體的游戲機 Nintendo Switch 希望能帶動硬件銷售,不過當時投資人對于新游戲機的銷售期待并不高,發布新主機當天,股價反而一路下跌。

任天堂不得不承認的是,如今游戲機已經被智能手機徹底打敗了。

從 2007 年喬布斯發布第一代蘋果手機到 iPhone 的硬件銷量超過任天堂的硬件銷售,這個時間只用了兩年。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達到了 3.6 億部。

想多從軟件服務上賺錢的蘋果,為了 Super Mario Run 還改變了規則。蘋果提前 3 個月就在 App Store里掛上了推薦 Super Mario Run 的橫幅。還沒開放下載,美區的用戶就可以在 App Store 的 Mario Run 下載頁面選擇上線提醒,他可以在第一時間通過郵件獲得通知。


(Super Mario Run 還沒正式開放下載前,App Store 里的關于這個游戲的頁面)此外,蘋果還在游戲上線前幾周在 App Store 里開始置頂推薦 Mario Run,上周在 iTunes 上線了一個長達 40 分鐘的宮本茂訪談視頻和音頻為馬里奧做推廣。Pokemon Go 在剛上線的兩周時間里,它就每天為 App Store 帶來 1600 萬美元的收入。那么任天堂這個更國際化的形象 Super Mario 會怎樣?Super Mario Run 的概念也開始動搖其他游戲廠商。游戲公司索尼在 10 月就宣布成立一家專門開發手機相關應用的公司 ForwardWorks ,主導開發手機游戲,計劃在 2017 年內發布 5 款手機游戲。

本月初,索尼又宣布要在 2017 年 4 月開始從索尼 PlayStation 游戲,找一些受歡迎的題材,開發成手機游戲,其中最先登上手機平臺的將會是《大家的高爾夫》和《動感小子》。

接下來還有誰呢?

3. Prisma:所有得公司都在談人工智能,但只有它最實用

開發商:俄羅斯的 Prisma Labs;

平臺:iPhone 和 Android 都兼容;

Prisma 用圖片編輯,給人工智能找了一個合適的活干。它做出來的漂亮油畫照片,今年刷爆了 Twitter、Facebook,甚至是朋友圈;從量級上看,它只能算 Pokemon GO 熱潮的迷你版,但我們討論的也已經是每天 100 萬人使用的規模了。

Prisma 是今年 6 月在產品社區 Product Hunt 開始紅的。這真是一個特別簡單的應用,用戶上傳一張照片,從梵高、畢加索、莫奈,到蒙克等 30 多種畫家“濾鏡”里面挑選一個,幾秒鐘之后,Prisma 使用神經網絡的算法,把照片就變成和畫家風格接近的油畫。

沒有什么高粘性社區,沒有即時通訊功能,也沒有游戲道具可買……在這個修圖和濾鏡應用眾多的年份,這個俄羅斯應用上線一個月下載量就超過了 1000 萬。而 Prisma 算法制造出來的漂亮油畫照片,不僅迅速刷滿了 Instagram、Twitter 和朋友圈,它的熱度還在持續著。

在這些漂亮油畫的背后,是深度學習的技術。它同時使用三套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算法,一個分析用戶上傳的圖片,一個在著名畫家作品中提取藝術風格特點,還有一個將畫作的特點應用到用戶的圖片上。圖片并不是手機本地處理的,它還要傳輸到 Prisma 在莫斯科總部的服務器,應用上深度學習的算法,然后傳回給用戶,整個過程只需要幾秒鐘。

Prisma 的出現,是今年人工智能進展的標志。

如果在三、四年前,要做到 Prisma 的油畫效果是可能的,只不過在沒有應用深度學習算法,同樣的油畫效果可能需要等幾十分鐘到幾個小時。這樣的速度,做成手機應用根本不可能。Prisma 團隊自己也說,一年前它們就有這個點子,只不過按照當時的算法,一張圖片可能需要處理 10 分鐘,因為他們自己的算法優化得越來越好,現在只需要幾秒鐘。

此外,Prisma 的走紅也告訴了我們這么一件事:人工智能等前沿的技術要用要普及到大眾中,光是技術本身是不夠的。人們分享 Prisma 油畫照片,主要還是因為美和有趣,而不是人工智能本身。人工智能除了用于提升效率之外,在美、藝術,和娛樂化的包裝之下,也許能更快走向大眾。

走在另一個極端是 Google 發布的人工智能畫家 DeepDream。和 Prisma 類似,也是用戶上傳照片后,人工智能來根據圖片作畫,只不過,做出來的照片是這樣的:


它的畫作也讓人感到震驚,只不過,這位畫家的畫作沒有流行起來。在娛樂化包裝技術這件事情上,閱后即焚應用 SpanChat 做得更早。今年,SnapChat 帶來的效果已經普及到幾乎每一個自拍應用:可以兩個人自拍互換臉,或者給你加上搞笑的效果——變成動漫里大圓眼睛的女孩子,或者鼻子里噴火,甚至直接變成 Doge 狗。這些搞笑效果的源頭是 SnapChat,它在 2015 年 9 月推出的 Snapchat Lenses 功能,可以用前置攝像頭識別人臉的五官,然后給你的嘴巴掛上一道彩虹。

它背后使用的是圖像識別技術和增強現實,一邊識別你的五官在什么位置,一邊實時加上動態的效果。今年,無論是 Snow、臉優還是花椒直播等一眾直播應用,一邊直播一邊在臉上加特效,再也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而這些自拍和直播應用,又用一種輕松愉快的方式,把增強現實和人工智能應用在人們的手機里。“玩具只是嚴肅點子的前奏”,一切就像 SnapChat 的宣傳標語那樣。

4. 微軟識花:技術大家都有,這個老技術公司找到了用法

開發商:微軟;

平臺:iPhone 和 Android;

這是一個在中國區上架的應用。

所有做搜索產品的公司都有圖像識別識別技術,不過微軟把這個技術做成了更有意思的產品。

在聊天機器人微軟小冰,年齡猜測機器人 http://How-old.net 之后,微軟又做了一個爆款,可能這不是偶然。

走在路邊看到花然后就想知道名字,這是再自然不過的需求。今年 9 月,微軟在國內專門開了一個發布會,上架了識別植物的應用“微軟識花”,你只要給花卉拍照,微軟就能通過圖像識別,知道這種花叫什么名字。這不是第一款識別花卉的應用,在國外哥倫比亞大學的 Leaf Snap 已經做了好幾年,拍攝整株植物的來進行識別的 Like That Garden 也有外國豐富的數據庫。

但微軟識花大概是這當中最本地化的一個了,因為它的數據來自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后者提供了超過 260 萬張花卉的照片。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另外提供了中國常見的花卉列表,配合這個列表,微軟的人工智能最終只實現了和人類看東西類似的效果:先“看”到大致形狀,然后是高對比度的細節,最后是整體的過程。

在我們的測試中,發現微軟識花對于一些本地常見花的識別準確度很高,但遇到花序比較繁復、叢生的品種,識別的準確度就會降低。當然,這跟照片拍攝的角度和白平衡的光照有很大的關系。其實只要是做搜索的公司,都有搜索圖片等技術,只不過只有微軟將這個技術單獨拿出來做一個有趣的小應用而已。

其實那些在微軟識花里沒法找到的花卉,只要把圖片放在百度圖片搜索里面,也能很快找到答案——只是百度沒做成識花應用。這只是微軟最近幾年的人工智能小嘗試之一,同樣應用了圖片識別技術的還有猜你年齡的多大的應用 How Old Are You,微博和微信上應用了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聊天機器人微軟小冰和 Twitter 上的 Tay……微軟在找有趣的應用切入點方面,越來越有感覺了?;蛟S也是因為這些應用跟微軟的主營業務關系不大,反而讓他們跑開了像 Windows 那么宏大的產品架構,變得更有趣起來。

5. Tribe:每個公司都想重新構造聊天應用,但它是唯一有想象力的

發行方:Tribe Inc;

平臺:iPhone 和 Android 都有;

今年能夠符合“創新”這兩字的應用其實不那么多,Tribe 是其中一個;

Tribe 是科技大公司中年人們都要想要做成的產品,漂亮又有趣,讓年輕人都愛用。

盡管視頻聊天這個功能每個通訊應用都有,今年還是看到了科技巨頭想要做點改變——Google 推出了一個讓你還沒接電話就能看到對方是誰的 Duo;Facebook 做了一個激進到只有 21 歲以下年輕人才能注冊的 LifeStage……

但 Tribe 還是做出來了一個嶄新的聊天方式:

在你一邊給朋友錄視頻的時候,一邊將你說的話放入語音識別引擎,識別成文字(靜音情況下還能變成字幕)。

然后在從文字里面推測你們聊天需要推進的事情——例如聽到了“咖啡”,它就在右側提醒是不是要建立一個日歷事項,推薦咖啡館,點一下,你還能看到推薦咖啡館的位置,看到交通需要多久,甚至直接用 Uber 打車……如果你們的聊天中,Tribe 聽到了背景音樂,他還會識別歌曲,給你提供一個流媒體音樂服務鏈接……一切看起來有點魔幻。

它沒有用上什么與眾不同的新技術:只是在你錄制視頻的時候,通過地理位置大概識別你說的語言可能是什么,然后用語音識別技術將文字記錄識別,抓住其中有價值的信息,猜測你發這段視頻的目的是什么。

Tribe 只是把聊天這個事情想象成了和原來不太一樣的樣子。Tribe 創始人 Cyril Paglino 把自己的應用叫做“增強聊天(Argument Messeging)”,說靈感來自增強現實這個詞。

我們也很難預測 Tribe 能不能長久的吸引住用戶從活下來,但有趣,以及有想象力總是好的。

6. Quartz:改造傳統應用的模式,這個新聞應用是最徹底的

開發者:Quartz;

平臺 iPhone 和 Android,目前不支持中國區的下載;

今年,聊天機器人的趨勢火了又滅了,但 Quartz 徹底用聊天機器人改變了內容本身;

改造手機閱讀這件事情說了好多年,但 Quartz 是唯一帶來改變的,雖然他們的改變也不定移動閱讀的未來。

新聞應用,來來去去都是傳統的樣子,有一個標題,然后一張題圖,一段段文字,整個應用都是圍繞著展示這些文字圖片內容而制作的。

但 Quartz 很不一樣。它是這個樣子的:


(左側為新聞消息接收設置頁面,右側為新聞內容展示頁面)它把獲取新聞的過程簡化成了對話的模式,讓你像在跟一個編輯對話一樣快速獲取要聞信息。

打開這個新聞應用后,它會自動跳出跟你問好的對話,在屏幕下方會有兩種提示小標簽,一種是帶有“anything else?”或“next”的標簽,選擇發送到對話框后,它會自動回復你最新的新聞消息,以卡片的形式或精簡之后整理成回復發送給你。

另一種是由一串 emoji 組成的標簽,他們會組成不同的意思,比如這樣。

除了枯燥的文字,它還時不時在一些回復下面自帶一些 gif 圖,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只是為了讓對話頁面看起來更像一個聊天 App 。Quartz 的創新之處則是采用了這樣一種新的形式,而不是通過聊天應用讓你點過去新聞網站的鏈接而已。

它也提供完整新聞鏈接及相關圖表等內容,讀者可以根據需要自行選擇是否進入網站補充閱讀,還是滿足于聊天機器人給你推送的信息。Quartz 就是想給你展示更少、更輕的內容。另外一個方法類似的閱讀應用 Hardbound 也是如此。

作為一個內容閱讀類應用,它每周僅上線一個新話題,每個話題按一定的邏輯分拆成數十張卡片,每張卡片有一幅圖片或動圖配上一到兩句話,言簡意賅的介紹故事的來龍去脈。比如在這個關于電影的話題,它按時間線把電影的歷史梳理成線,每張頁面代表一個階段,而每個階段被概括稱一句話和一張圖,告訴你它大概是什么樣的,發展到了什么程度以及都有些什么成果。


Hardbound 的創始人 Nathan Bashaw 曾在發表的文章中稱,Hardbound 是利用現在的技術創造了一種新的敘述形式,社交媒體上人人都可以發表觀點,但它也讓人們接受的信息變得更加碎片,而 Hardbound 要做的是讓像記者、作家等這樣專業的內容生產者們做出能被高效閱讀的內容——告訴你邏輯,也告訴你信息點,其他都拋掉?!拔覀兿Mㄟ^ Hardbound 建立一條高速的寬帶把你的手機和大腦連接起來?!彼诓┛椭姓f。

7. 陰陽師:無論是政治還是娛樂,我們都活在了兩個世界

開發商:網易,它曾一度成為國內 App Store 里最暢銷的應用;

靠這個游戲,網易游戲在今年 10 月成為中國最掙錢的游戲公司,反超了騰訊。最后,游戲性還是比騰訊的流量來的更重要一些。

無論是特朗普上臺還是英國脫歐,這些事件告訴我們的是,可能每一個國家的人們都活在兩個審美觀和價值觀完全不同的世界里。到游戲上,這事情好像也是一樣。如果談起國內今年最流行的應用,陰陽師絕對是個繞不開的話題。這個原本是針對國內二次元用戶和日本市場開發的游戲在 9 月上線以后迅速地火了。

國慶期間它成為了App Store 中國區暢銷榜榜首的應用。而 10 月最開始的那 13 天里,它的下載排名還擠進了 App Store 所有應用類別的前十名,最高時它升到了所有應用類別下載排名的第 8 位。

盡管現在它的熱度有下滑,但它目前仍排在 App Annie iOS 暢銷 App 排行榜的榜首。

憑借這款游戲,網易在今年 10 月成了全球收入最多的游戲公司。在 App Annie 發布的 10 月全球手游指數報告中,《陰陽師》成為了全球游戲 iOS 收入榜的冠軍。這也讓網易第一次在手游收入上超過了騰訊。《陰陽師》其實是一款回合制的角色扮演類游戲,整個游戲并沒有太大的硬傷,它的畫面、音樂效果都不錯,而整個游戲的系統結構設計也算完整。玩家在游戲里扮成陰陽師,通過打退妖怪來升級。通關過程中,玩家會遇到各種各樣抽取卡牌、換裝等機會。


(《陰陽師》游戲頁面)但很快,《陰陽師》的影響力就超過了僅僅二次元玩家的人群。

你也許沒有玩過《陰陽師》,但你或許在朋友圈里看過有人曬出自己剛抽到的 SSR 卡。在游戲過程中你會獲得一些抽簽券,一張可以抽一次“式神卡牌”,這些式神被抽到后會加入玩家戰隊,參與游戲中接下來的戰斗。它們按稀有程度被從低到高分別為 N、R、SR、SSR,你的賬號的戰斗力高低,基本取決于你有沒有抽到高級式神。


(《陰陽師》抽取式神卡的頁面)

所以獲得 SSR 這種百分之一的概率才能抽到的卡牌,就成了大家的炫耀對象,這給《陰陽師》帶來了不少的關注度和內購收入。它就像是一個賭博游戲,除非耐著性子在游戲中攢抽獎券和可以兌換抽獎券的“勾玉”,不然掏錢給網易玩家才能獲得更多更快的抽獎機會。10 月曾有媒體報道稱,有玩家為湊齊所有的 SSR 卡,她花掉了 7 萬元。

除此以外,簡單的游戲過程對于一個不怎么愛玩游戲的手機用戶來說門檻也并不高。游戲過程中只需要些簡單的操作,比如不斷點“繼續”或“跳過”故事情節,抽卡牌,點擊怪獸打怪升級就可以了。一旦進入了“想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抽到張 SSR ”的循環,普通用戶很容易沉浸在這個叫做陰陽師的世界里。一邊是游戲氪金的中產年輕人,另外一邊是一個 3 億用戶的視頻應用。

“快手”也是今年量級很大的應用,用戶量達到了 3 億,而日活躍度在 4000 萬。而它的主要用戶來自于全國二三線城市。在今年 6 月引起了不小的討論,但跟《陰陽師》不一樣的是,討論它的人不一定是使用它的人。

今年 6 月,一篇關于短視頻應用快手的文章《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件的中國農村》紅了,作者在文章中描繪的是另一個網絡世界,在他的文章中描寫的快手播主們通過炸褲襠、吃異物等自虐視頻來吸引其他用戶的關注。

其實如果你現在登錄快手,它在首頁展示出來的視頻并沒有文章里描述的這么獵奇,但是你仍能看到播主們上傳的視頻跟你平時在朋友圈里看到的視頻絕對是不一樣的,它們一定不會是用像 VUE 這種視頻濾鏡應用修飾過的精致視頻。

進入首頁的“發現”頁面里,你會看到各種各樣來自二三線城市和農村地區的播主們上傳的視頻,其中有人辦成農民坐在農田里吐槽農村生活的辛苦,有裝修工人在房間里工作刷漆的視頻,也有人扮丑用瓜子殼夾住自己眼皮、嘴皮的視頻等等。

即使定位在北京,在“同城”的頁面里,你能看到的直播或視頻片段跟映客這樣的視頻直播平臺風格也不太一樣。

(左側為快手的應用主頁,右側為映客的應用主頁)

快手的CEO 宿華接受采訪時也有回應這件事。他說,因為給推送給用戶的內容是根據用戶的個人偏好來推送的,如果喜歡農村的內容的話,那他會看到很多農村的內容。

這是是一個算法過濾泡沫的問題,也是一個媒介使用的問題。由于生活環境、所受教育方式及個人文化水平的差異導致了人們在媒介使用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也是為什么快手上會有那么多獵奇視頻出現。

這不是一個新問題,也不是只存在于中國。

皮尤研究中心在 2015 年

發布的一份關于全球互聯網使用的研究報告,報告結果顯示,在這些發展中國家中的網民中,絕大部分的用戶使用互聯網最主要的目的是維系自己的熟人圈子。限制他們使用網絡的不止是技術問題,還有這些網民自己年齡、英語能力及學歷等問題。一般來說具有一定英語能力、高學歷及收入高的用戶在使用互聯網的積極程度會更高,而他們對于網絡的使用也不會只限于維系熟人關系網絡中,而是更多的用到信息獲取、個人事業發展上,但這個比例太小了。

對于不同經濟和文化基礎的人們來說,隨著個性化算法的增多,互聯網世界反而是封閉的,而自己圈子的那個網絡小世界,只能代表自己的聲音。

8. Gyroscope:這是產品經理最喜歡的應用,它告訴我們數據好看才是有用

開發商:Gyroscope Innovations;

平臺:只有 iPhone;

這是一個徹底極客向的應用,兩個人的團隊,將自我量化這件事做到了頂峰;

它是全球產品社區里面最火的新應用之一。

產品社區 Product Hunt 每年都會做年度的應用和產品評選,而今年,自我量化應用 Gyroscope 在 8 月剛上架時,就因為 UI 很漂亮被選為當月最受歡迎的應用,現在也成了年度最佳新應用里面的候選者之一,而且呼聲很高。

說起來 Gyroscope 的點子并不新,就是一個做自我量化數據圖表的應用——它自己本身并不產生數據,只是把你現量化數據進行整合,把你每天去了哪里,走了多少步,健了多長時間的身,吃了多少熱量,體重、心率的變化曲線統統整合在這一個 App 里面,每天、每周、每月形成圖片報告。方便你有目標性地追蹤自己的生活。

他們支持整合的服務也有限,只有地理位置信息 Moves、電腦/手機使用情況統計服務 RescueTime、運動健身應用 Fitbit、跑步應用 Runkeeper、蘋果 Apple Watch 手表。

Gyroscope 最創新的地方就是漂亮的數據整合。

人們到底有多需要梳理生活上的數據?舉個例子,你今天進行了 30 分鐘 HIIT 訓練,這種訓練就是要心率一下沖到 160,然后降下來,如此反復才有效果。你想知道自己鍛煉得怎樣?看 iPhone 健康里的原始數據,是這樣的:


但如果你看 Gyroscope,它會專門把你運動那段時間的心率數據整理出來:

檢查今天有沒有“摸魚”,反思工作效率,Gyroscope 整理出來的數據是這樣的:

去過的地方,也可以用 Gyroscope 通過 Moves 整合起來。例如這是在秦皇島旅行時候的地圖:

Gyroscope 支持的數據現在越來越多,包括 23andMe 的基因原始數據都可以存放在他們的服務器(但你愿意嗎?)。

Gyroscope 給我們展示的,是人類利用數據,更好掌控自己生活的可能性。當然,另外一面的問題是,你是否愿意將自己的身體、位置和效率等隱私數據交出去,以此交換更美觀、更方便的掌控自我的力量?這樣第三方的掌控和自己掌控最后會帶我們到什么樣的世界?

回答不一定是正面的。

9. Telegram:當加密聊天應用吸引到 1 億用戶,你知道人們對隱私的態度發生了一些改變

發行商:Telegram;

平臺:iPhone、Android 和 PC、Mac;

這個非營利、不賣廣告的應用是世界上最好的加密應用,今年他們還出了匿名博客這樣新產品;

這是大赦國際排名第二位的安全應用;第一名是 Facebook,不過后者這么想進入國內市場,你還能指望多少?

今年 2 月 16 日,蘋果 CEO 蒂姆·庫克發表了一封公開信,稱 FBI 要求蘋果公司開發一個方便破解 iPhone 密碼的后門,蘋果拒絕了這個要求。

這是蘋果第一次在這么敏感的用戶數據事情上,公開挑戰政府。而美國科技公司也一邊倒支持蘋果的立場,為蘋果上法庭支持。

就在公開信發出后一周,加密聊天應用 Telegram 就宣布用戶破億。至今為止,這個應用開發方沒有任何與團隊成員、辦公地址有關的資料公布,人們只能從 Github 上開源的代碼追蹤這個團隊。

這是一個創辦于 2013 年的即時通訊應用,主打的是安全和隱私。在達到常用通訊軟件安全的即時通訊應用中,這幾年來 Telegram 一直是是最好用的一個。私密聊天功能可以自己設置消息有效時間,聊天對象查看消息之后,消息內容會自動刪除,如果截屏也會被告知。


這個沒有盈利目標的即時聊天應用,今年還在不斷更新。

上個月,Telegram 推出了一個名為 telegra.ph(電報)的博客平臺,和正常的博客平臺一樣,它可以寫字、貼圖、添加外部視頻,發布之后可以通過鏈接分享。但不同的是,這個博客平臺沒有用戶系統,僅僅通過瀏覽器 Cookie 識別用戶。也就是說,包括作者自己在內,一旦更換了瀏覽器或清空緩存,這段文字就永久存在在 telegra.ph 的服務器上了,誰都無法再編輯它,也無法追溯作者的個人信息。

但 Telegram 這個本來小眾、沒有廣告模式、也沒有推廣運營的應用,還是能夠持續獲得用戶增長,這或多或少都出了問題。

不久前,Amnesty International(大赦國際)為 11 個最流行的即時通訊應用科技公司安全度打了分,排名第一的是 Facebook,而蘋果和 Telegram 并列獲得第二名。而得分最低的則是騰訊、QQ 和微信,不過他們的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中國的互聯網用戶數量。

Telegram 的創始人 Pavel Durov 是俄羅斯社交網絡 VKontakte 的創始人。隨著俄羅斯安全機構要求 VK 關閉不利于普京的頁面,拒絕政府要求的 Durov 最終不得不出售 VK 的股份,離開俄羅斯。

在被政府監聽的日子里,Durov 和兄弟 Nikolai Durov 決定自己做一個可靠的通訊工具,而這就是 Telegram 誕生的由來。

如今,地球上一半的人口都生活用網絡溝通彼此,科技在改變了人們生活的同時,也改變了隱私的定義。智能手機就是一臺全天候都在手邊的聯網微型個人電腦。

因此手機和應用也成了政府收集民眾個人信息最好設備。在保護個人隱私這件事上,科技公司還有科技產品的形態,扮演著關鍵角色。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用隱私換取免費的產品,科技公司向用戶提供免費的搜索、通訊、新聞等,依靠用戶的瀏覽數據推送廣告。大部分提供免費服務的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都建立在用戶隱私之上。而這種模式,今年顯得越發的尷尬。

10. 微信小程序:最后,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逃不開它的掌控


(張小龍曬在朋友圈里的微信小程序)

開發商:騰訊;

平臺:iPhone、Android,還有 PC 和 Mac;

盡管還沒有上線,微信小程序就成了國內應用開發者們最受關注的新功能,甚至連培訓班都出現了;

不管你喜不喜歡,它都會讓微信更多接管你的生活;

這個跟我們日常關系最大的微信小程序,今年卻是讓開發者在騰訊的體系下做減法。

你能從它原本的名字上看出一些端倪。今年 1 月,微信事業部的負責人張小龍公布,他們準備增設“應用號”,它在訂閱號和服務號的體系之外,讓開發者在微信應用里開發迷你應用。

對于用戶來說,這就是點一個按鈕、或者一條鏈接就能打開“微信應用里的應用”,不需要下載或跳離微信。比起朋友圈里面常用的網頁端的應用,小程序速度會更快、體驗會更自然,你還能用它替代平時會用的大部分應用,比如打車、訂外賣、買東西、管理銀行賬號,或者是聽音樂。


(微信小程序開發者工具頁面)

對于開發者來說,這就是微信給你定義好了按鈕和樣式,做成模塊,開發者可以更容易地寫代碼,把自己原本應用的功能搬過來。如果開發商本來就有做公眾號,還可以打通公眾號和小程序之前的數據。但這也讓一些開發者擔心,不論應用開發者在哪個層面加密,小程序的數據最后都會被微信后臺截獲。

小程序之所以讓開發者關注,是因為這是一個新的流量入口。

微信可能會在朋友圈入口頁面放置小程序,而比這個位置更隱蔽的位置也能帶來大量的流量。

不久前,張小龍海放出的截圖,將小程序做成快捷的入口圖標放在 Android 手機系統的首頁,就像之前能把微信某個聯系人的頭像放在 Android 桌面上一樣。

這么一來,對于用戶來說,小程序和“應用”之間的區別又還有多少呢?一個要你從應用商店下載,另外一個在微信里面給你推薦,直接打開就能用。

微信已經成了我們日常的“超級應用”。親友間的聯系、工作協同、看新聞、吃飯買單、生活服務、理財……每一天,8.46 億用戶都將越來越多的時間花在這個完全被騰訊掌控的世界。今年,它也成為了硅谷公司想要借鑒和學習的模式。

無論你喜不喜歡,你可能都離不開這個新的操作系統了。

相關文章:

版權所有 @ 2007-2023上海海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ICP備11050025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