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新媒體營銷推廣怎么做”這個問題,海淘科技編者,這里較為全面的新媒體營銷推廣方法,詳情請看下文。
在開始運營一個微信公眾號之前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來思考定位:
用戶定位:
搞清楚目標用戶是誰,目標用戶的特征是什么,做用戶畫像
服務定位:
提供什么服務,是否有差異化
平臺定位:
結合用戶定位與服務定位來決定平臺的基調,學術型?惡搞型?創意型?……
平臺的基調將決定內容運營與用戶運營的策略。平臺定位還涉及到自定義菜單的規劃。其實自定義菜單的規劃有點像APP底部的功能規劃,規劃的思考維度可以從目標用戶、使用場景、需求、平臺特性幾個方面來考量。如:是不是一看就知道知道平臺的特點了?自定義菜單其實就是在告訴用戶:我這里有什么。
1、內容運營
概述:每天具體推送什么內容,內容上的安排還是得有邏輯的,不斷的重復能讓用戶記住平臺的特質,比如“一條”的正文排版,“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互聯網er的早讀課”的正文開頭部分,從內容運營的角度來說找到重復的元素,如首圖,正文開頭部分,正文結尾部分等,對于傳播和留存用戶是很重要的。運營過公眾賬號的朋友都知道,一篇文章的“保鮮度”一般是3天,過了3天后若平臺沒有好的文章接力,粉絲直降是毋庸置疑的事。
單圖文和多圖文的選擇:在推送形式上,是選用單圖文還是多圖文,單圖文的好處是每天可以讓目標用戶集中精力讀一篇最高質量的文章,但這個還是得因平臺不同而靈活變化,對于資訊類的公眾號,單圖文的推送難免會顯得單薄。單圖文和多圖文的選擇依賴平臺特性與目標用戶。
二維碼:原生的二維碼實在沒有什么新意,缺乏辨識度,二維碼在一篇正文中還是占到了一定位置的,所以更要與眾不同,具有新意,經常更換,現在常見的表現方式有
長按:很喜歡36氪這張,把二維碼作為了一種平面設計的元素
指紋:今年指紋長按識別的特別多,第一次使用的時候覺得挺新鮮。
動態:GIF的動圖式二維碼還是很別致的,夠新穎。
二維碼常用工具推薦:這幾款工具都是自己用過的,操作簡單,順手,類似的工具肯定還有很多,列list實在沒必要,工具關鍵還是得用起來順手。
2、事件營銷:
內容的策劃緊跟當下的時事熱點、節日,列出一個每年必關注的關鍵時間節點list,表格中可能有不完善的地方,歡迎補充和指正~~ 個人認為每個運營都應該有這樣一個類似的list,方便做營銷推廣活動,具體時間節點的選擇依賴平臺的特性。
比如,如果訂閱號的目標用戶是我等大學生,那么時間的節點就更多的緊靠CET,雅思,托福,校招,情人節(你懂的),畢業季,寒暑假這種,最重要的是達到平臺與目標用戶的共鳴,推出的內容適宜適時。
事件營銷事件選擇來源渠道:以下是我個人常去的站點,一些排行榜具有很強的選題參考價值;在知乎論壇,豆瓣社區上可以發現一些深入探討的問題;互聯網媒體的報道一般能反映當下人們的關注領域,熱門關鍵詞;微博上的消息比較偏向娛樂性,以八卦娛樂奇葩異事最能吸引眼球,可以用來做吸引用戶流量的選題;在視頻網站上可以啟發寫段子的靈感,比如熱門神劇“萬萬沒想到”每次到了要開腦洞的時候我都會不由自主的去看望下重癥患者王大錘 :)
接下來,開始把微信的元素細化來分析特性和方法:
微信運營標題的取名方法 (摘自網絡)之前在網絡上看到的總結,規律總結的很好,這個方法論其實可以自己收藏然后去做后續補充,由此可見,一個好的運營平時的積累是必不可少的。
1. 如何體
是有用性的最基本模式。《技術型營銷人必看:Airbnb早期是如何用Growth Hack獲得更多用戶的?》、《現代營銷人進階之路:如何從零開始成為營銷技術專家(Marketing Technologist)》,一目了然全文闡述了個什么問題,讀者從標題就會判斷,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內容?文章的價值幾何。如何體和即得收益相結合,會更加撓到受眾痛點,奶牛Denny有一篇《如何發郵件請求幫助,并獲得超高回復率?》,標題形式可以模仿。
2. 合集型
6種方法、5個建議、4個趨勢。合集的好處,往往在于它的歸納總結性強,1篇抵單獨看5篇。數字的堆積也給人沖擊感和飽腹感。如果還有個好的結構,合集型文章讀起來更輕松,因為文章被拆分了,有時看二級標題就能get到點。但你的幾個方法趨勢確實得有用和給人啟發。
內容水,別人被標題吸引進來,也會失望,適得其反。像《Airbnb告訴你如何用雞肋換雞腿:三種分享型經濟的典型案例》這種,就比單獨介紹一個Airbnb更豐富。另外,盤點、榜單也是一種討巧的方法,如《【盤點】重磅推薦!來自Adweek2014年度Digital,Television,Magazine榜單》。
3. 帶負面詞匯的標題
比如:4個常見錯誤、5件你應該避免的事。這些負面詞匯往往讓人警醒,想一探究竟,見不賢而內自省,通過一些錯誤的案例來獲得啟示?!度绻愕暮啔v石沉大海,看看這8個秘籍》、《關于故宮博物院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兒》是不是比《8個簡歷制作秘籍》、《故宮博物館的那些事兒》更讓你眉頭一皺,想點開文章來消除此時的負面情緒?
4. 加一些修飾詞
修飾詞有2個作用:
讓定義更明確、獨特;增加讀者的情感強度。
我們前段時間公布了一個分享案例的新產品,叫HUNT。起初是在SocialBeta內部流傳,我們看到優質的社交網絡、數字媒體和移動領域方面的案例,就會把鏈接加到HUNT上去,方便對行業案例動態的監測和互相的信息交換。后來,越來越多讀者發現了這個產品,就來詢問或者分享案例,我們決定寫一篇正式的文章來向大家說明這個事。
文章標題用的是《最好最新的案例庫都在這里了|Hunt By SocialBeta》,說案例庫,聰明的讀者就知道這是怎么回事了。但我上哪兒不能看案例呢?用“最好最新”來說明這個案例庫的特色,你才有一點心動吧。
5. 帶有急迫感
“你還沒嘗試過的”、“最新推出的”…人人都有探索精神,兼具反擊驗證的心理缺口。會立馬想驗證下我到底嘗試過沒有,最新推出的東西我知道了嗎。
而且,讓標題充滿急迫感,也是召喚行動的一種表示。SocialBeta發過一篇《【案例】這么有趣的航空安全須知視頻,你看過嗎?》,你會不會想趕快去驗證下,這個視頻自己看過嗎?真的有趣嗎?如果還不知道怎么用,教你一個萬能模式:動詞 所得利益。像姜茶茶有篇文章標題《學會這些英文單詞,你就可以在廣告圈混了!》。
6. 賦予珍貴資源被讀者獨家搶占到的感覺
“FaceBook內部員工工作指南”、“Google程序員薪資探秘”??吹竭@樣的標題,讀者覺得你給的信息,他能得到,別人得不到。而且,獲取這個獨有的信息后,讀者會更愿意作為傳播源,向別人散布知識(不得不承認:好為人師是本性…)。
李靖有一篇影響甚大的文《【李叫獸】如何寫微信公眾號文章:文章流暢耐讀的奧秘》,如何寫微信公眾號文章已經夠吸引社會化營銷人們了,再加上文章流暢耐讀的利益引誘和奧秘展現,你是否更想點開探秘,然后分享給朋友們?
7. 解釋性標題
以前寫過一篇挺受歡迎的專訪,叫《學生團隊如何取得35W銷售額:專訪南京大學歐萊雅義賣團隊Mr.Miss》。專訪、歐萊雅的關鍵詞賦予了文章獨特性,也向讀者傳遞價值和探秘感。再加上數字和如何體來補充事實和知識性說明。
8. 嵌入專業性詞匯
專業詞匯能展現文章的專業價值,還能吸引到精準的受眾。年前的時候,我的小伙伴寫了一篇《【資源】HTML5工具篇:10個營銷人也能輕松使用的在線編輯平臺》,那幾天 SocialBeta 的微信平臺上粉絲量暴增,交流中得知,很多都是急切需要制作HTML5的行業內人。
有人擔心,如果專業性詞匯太冷太偏,或者過于晦澀難懂,點擊量都沒有,后期效果還會有嗎?別擔心,有些人并不是你的目標人群,新銳或高精尖的概念,吸引到1個專業優質受眾,也比2000個無關閱讀量的收益大。
我們做過一份指南《2015年最熱門的職業:關于數據科學家的概念、職責、技能素養和學習資源完全手冊》,當時的閱讀量并不高,但收藏量很大(點開率低,分享率低,但專業或想學習的人會閱讀和留做資料),之后還有幾位讀者和我們聯系,有海外名校的市場分析類碩士或PHD,也有從業多年的數據分析師。
9. 善用雙關語和俏皮話,增加趣味性
雙關語 網絡熱詞是種很好的搭配,他們互相彌補新穎創意與過度流行間的不平衡。像《當《權力的游戲》遭遇“蠢蠢的死法”,連最悲催的“領便當”也變得萌萌噠》這種,雖然很隱喻,但巧妙趣味足以讓人消除消耗腦力的不快。還有種方法是善用轉折,讓標題更有故事情節和懸念叢生感。
《Instagram上50位KOL曬同款女裙照片,裙子迅速售罄,但FTC說違規了》,看前面的事實還以為是賣裙子的水軍軟文呢,但SocialBeta說水軍違規了。
10. 傳遞能簡單習得和立馬速成的感覺
人人都很忙的,不一定有時間和意愿去復雜鉆研。如果像SocialBeta一樣告訴大家《一篇文章讀懂營銷本質變遷 從廣告到SDi》、《7步教你玩轉LOGO設計》,你會不會信心滿滿,讀這篇文章就立馬get成就?
11. 福利帖
標題表明,讀這篇文章有福利。2種方式,一種是直接打上福利的標簽,如《2014年度禮物榜單—獻給不會送禮物星人的福利帖!!!》、《【招聘福利】高端職位專場:新媒體和營銷類職位》。還有一種是隱喻,使用“指南”、“面面觀”、“入門讀物”,這些詞,可以這樣組合用《【指南】關于視覺營銷利器 Cinemagraph ,營銷人應該知道的概念、案例和最佳實踐》、《春節充電:36篇社交媒體和數字營銷人薦讀文章(職場篇)》。當然,這些文章都可以在SocialBeta的網站搜索到。
12. 代入本地化和渠道特性
試想一下《慶豐小吃是如何做電商的》,杭州人會有共鳴去一探究竟,但放到大口吃肉的新疆或沒聽過慶豐小吃的國外,還會有人關注嗎。知名地標或者有特色的地點也能帶動更大地區的狂歡,《三里屯從此多了一家價格很奇葩的酸奶公司》這樣的標題吸引到的可不止是三里屯的人。
13. 借熱點東風
網上看到一名新媒體營銷從業者徐妍說“我們之所以追熱點,是為了有一天,可以不追熱點?!? 流行是一時的,我們可以借熱點的東風來造勢,但你原本的內容才是本質。插一句,前段時間《權利的游戲》第五季播出,Uber紐約立馬推出“鐵王座試乘”服務,是很好的借熱點營銷(Uber未贊助…),同樣,標題也可以借熱點來取,Social君幾天前發過的一個招聘微博,就用了《世界那么大,你哪都別去了,時趣,要你》,配上創意招聘圖文,獲得了大量有意思的互聯網重度用戶的求職。
14. 標題具體化
當你內容太多,無法將所有概念都提取到標題里,或者標題太泛泛而不動人的時候,就要選取文中的亮點來制作標題了。
《除了Toms鞋,你知道還有哪些One for One的品牌?》其實講了8個買一捐一的品牌,但沒看到Toms鞋,很多人是不會來看的。還有《會跳舞的紅綠燈:讓等待的時光也美麗的6個創意場景》這種,其實6個創意場景都很有亮點,但不能都塞標題里去,所以選1個為代表,讓標題具體化。
自定義回復:用戶在完成關注進入到公眾號后,用戶運營就開始了,自動回復的內容不宜冗長,由于微信閉環的特征,所以在語氣上應該像朋友之間的問候一樣,比如 ”你真是太有品味了“、”來了,坐!“當然,如果微信的平臺定位是咨詢類的,就得一開始告訴用戶提供什么樣的服務。
用戶分組:種子用戶、活躍用戶、潛在用戶,在后臺用戶管理的時候可以對用戶進行分組,分組后便于日后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運營活動。微信的傳播渠道主要還是在朋友圈,做好用戶分組中種子用戶的分類可以保證微信的持續活躍度。比如500的種子用戶,每個人至少500個好友,一篇文章如果都被分享,那么到達率就有可能是500X500,當然這里只是理想狀態??傊?,用戶的運營必須得區別化對待。
微信群:微信平臺的調性自然會吸引具有同樣氣質的一群人,這群人就很可能自然的形成一種圈子,人畢竟是集體動物,集體的歸屬感是非常重要的。
朋友圈:對于種子級別的用戶互動需求更多,大家發朋友圈無非就是嘚瑟下吸引一些贊,多多關注核心用戶的朋友圈,刷刷存在感還是很有必要的。
微信的活動運營與要達到的效果直接相關,是想拉新、擴大知名度還是增加黏性?如果是增加黏性那么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為最佳,比如沙龍分享會啥的?;顒拥男问教噙@里就不過多的舉例了,個人認為提升活動運營的能力在于平時的積累和思考。
線上:簽到、刮獎、紅包、有償投稿、游戲等。
線下:沙龍活動,禮物派送等。
推廣渠道:
這里只談及最有效的幾種:
推薦自己用過的一些吧,冗長的list除了能調動占有欲外,好像并不實用
第三方:魔比寶,沒有認證的訂閱號直接開啟開發者模式,復制URL、Token和AppleID,AppSecret到第三方即可。
移動端管理APP:新媒體管家
最后想說,現在微信訂閱號實在太多,個人認為太多的碎片化閱讀是非常浪費時間的,要是原創作者只是為了發表而寫文,那么整個的文章邏輯是缺乏而且有害的。
如果要系統的去學知識看書是一種最好的方法,最有效的碎片化閱讀方法我覺得是帶著問題去收集碎片,然后按照自己的邏輯進行梳理,這樣的學習才腳踏實地,能具體實施。
如果你是一名新手運營,這個思維導圖會讓你系統性的了解你的工作有哪些,為你提供指導、查缺補漏。所以,如果一次無法記牢,那就收藏備用吧。
以上就是,海淘科技編者,整理的內容了,更多精彩內容,可直接點擊跳轉至:新媒體營銷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