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DSP廣告未來發展趨勢是怎樣的?這個問題,海淘科技編輯整理出,DSP廣告未來發展的八個趨勢。國內DSP廣告全面爆發,既有淘寶、騰訊、Google、百度等互聯網巨頭推出的基于自身平臺的私有化交易平臺,也有傳漾、秒針、悠易、品友等一直從事廣告網絡。
網絡廣告的發展為三個階段:購買媒體;購買人群和購買需求。購買媒體在門戶時代,購買人群在SEM時代,購買需求則體現在即將進入的DSP時代。簡單的普及下,在DSP系統中,有五個重要因素,分別是Ad Exchange廣告交易平臺、DMP數據管理平臺、RTB實時競價、DSP即需求方平臺以及SSP供應方平臺。這五個要素構成DSP生態或者RTB生態。
在RTB生態中,Ad Exchange就像淘寶,聯系著買方和賣方;DSP為廣告主服務,廣告主可以設置廣告的目標受眾、投放地域、廣告出價等;SSP服務廣告位擁有方,擁有豐富媒體資源和用戶流量的媒體們可以這個平臺上管理自己的廣告位,控制廣告的展現,設置補余等。這個生態就是我們當前所說的DSP。
目前,,國內的DSP既有淘寶、騰訊、Google、百度等互聯網巨頭推出的基于自身平臺的私有化交易平臺,也有傳漾、秒針、悠易、品友等一直從事廣告網絡、廣告技術的公司,通過整合多年的技術、客戶及數據積累而進入DSP領域的。本文重點為大家分析DSP未來發展的八大趨勢,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借此關注DSP。
雖然中國的DSP廣告發展相對較晚,但是中國有足夠大的廣告需求基數。當前,已經有很多中小企業越來越多的關注根據效果的廣告投放,大眾對廣告的認識已經開始從流量展示轉向精準投放。根據,艾媒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網絡廣告市場規模將達到2123.4億元,到2018年將達到4125億元。
2012年以來,中國DSP廣告投放市場呈現出高速增長模式,到2015年增速都在100%以上。2016年增速有所放緩,預計2016年中國DSP廣告投放市場規模將達到219億元。其中,2014年中國視頻程序化購買市場規模為6.02億元,預計到2016年增速保持在100%以上;到2017年視頻程序化購買市場規模將超過90億元,DSP行業發展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隨著眾商家的推動以及客戶對DSP廣告的接受,2018年市場規模很容易突破100億元。
業界公認2012年是中國DSP行業的發展元年,經過近3年的發展,加上BAT等巨頭的介入以及對用戶的普及教育,廣告主對于DSP行業的了解和認可程度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提升,對DSP行業表現出較高的興趣。
對金融類廣告主來說,活躍的資本市場,使得傳統的金融業銀行、保險、基金、證券、信托,以及P2P互聯網小貸企業都積極擁抱DSP。DSP投放廣告可以更加精準的滿足不同理財需求的受眾,同時,DSP的程序化購買方式給這類廣告主更多自主投放的機會,有利于其提高投資回報率。
經過幾年的發展,DSP行業已經從過去的初級狀態進入相對高級的階段,因此整個DSP產業鏈也面臨著升級。從當前狀況來看,DMP的重要作用已經的開始體現,會在接下來的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DMP即數據管理平臺,能夠幫助所有涉及廣告庫存購買和出售的各方管理其數據、更方便地使用第三方數據,以進行更好地定位。
通過DSP實現受眾購買、程序化購買、廣告效果監測及優化等主要功能都依賴于DMP所提供的數據支持。第二方DMP出現較早但只是基本滿足廣告主精準投放的需求,當前國內市場中,獨立第三方DMP的角色相對缺失,但分散的數據提供商并不少見。廣告監測公司、電信運營商乃至于DSP服務商等也逐步扮演數據供應商的角色。因此,市場需求推動的第三方DMP在接下來將會迅速發展,成為DSP產業鏈升級的重要角色。
不得不說,DSP行業的發展推動了越來越多的媒體向程序化購買轉變,開放更多的媒體庫給程序化購買資源池成為媒體發展的一個公認趨勢。一方面,媒體廣告的效果越發不為廣告主所接受,另一方面,媒體開放媒體庫借用DSP來運營廣告,在管理與營收方有了更大的提高,媒體們目前已經都認同了這個事實。
這里有個媒體轉型的問題,其實引入DSP算是媒體盈利的一個新途徑。媒體如何實現程序化購買轉型?業內認為,媒體應該針對不同資源存類型,媒體將其放入不同的資源池中,通過自有的平臺或外部的平臺,采用非程序化購買以及不同類型的程序化購買方式進行差異化的交易,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技術是移動DSP平臺的核心,移動DSP平臺的技術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定向算法、實時競價及優化能力。 運營經驗是移動DSP平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移動DSP運營經驗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移動DSP領域積累經驗;二是移動廣告投放經驗;三是不同行業的廣告投放經驗。以上四個維度,是DSP向移動互聯網轉化的重點,也是不可或缺的四個要素。
短短2年,業界已經從當初的談論四屏變成現在的談論多屏。智能硬件的興起使得各種可穿戴設備接二連三的出現,屏幕已經多到數不勝數,就連投影也已經進入了家庭。因此,跨屏是目前大多數廣告主,尤其是電商所必須面對的話題。對于RTB之后的最先進的廣告形式DSP而言,跨屏也就成了其主要研究的對象。對DSP來說,跨屏意味著更細的維度、更多的流量渠道以及更細的預算劃分。
但是有一個問題,所有的DSP都在跨屏,哪個商家才能以此來獲得更多廣告主的認可?因此,跨屏差異化成為當前DSP商家們新的競爭規則,搶先并以較多資源投入到跨屏的DSP公司將成為掌舵者。跨屏的異化與企業的戰略就布局有一定的關系,因為遠景規劃的不同而導致跨屏細節上的不同。這就需要DSP商家能夠做到,在“合適的地點”將“合適的內容”投放給“合適的人”,最終實現效果的最大化。
事實上,偉哥之前接觸過的品友互動等商家也實現了跨屏,技術實現可能相差無幾,但是從商業模式以及對用戶服務的方面卻有著很大的區別。這就到了下面要談的DSP商家競爭的第二大利器,綜合服務能力。
綜合服務能力是DSP服務細分的體現,作為一個純服務性的廣告平臺,能夠通過大數據、興趣、受眾行為等來滿足廣告主的廣告需求,是一個DSP平臺綜合服務能力的體現。這其中包含兩點,一是綜合服務項目,二是綜合服務能力。提供的服務項目約多,約細,越能夠體現平臺的服務能力,同時也關系的平臺的進一步發展。
健全的服務流程,規范的服務標準,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對提升DSP投放效率、提升廣告主的營銷效果,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義。不同的DSP對于細分有不同的理解,譬如有的將細分定義為四全模式,有的則表現為對不同用戶的個性化對待,還有的是一站式解決方案。總之,更細分的綜合服務項目,能夠為廣告主把握全互聯網用戶,并根據用戶屬性智能引流到任何網站實現成交,為不同發展階段的客戶提供全程階段化的差異服務。這只是DSP平臺的一種綜合服務方式,還有更多平臺的的綜合服務項目,這里不再一一列舉。
在趨勢四中提到,媒體們正在向程序化購買轉變,這也表明了全網程序化購買潮流倒到來的勢不可擋。可以看幾組國外程序化購買的數據,2014年eMarketer預測快速增長是由于私有市場的構建和程序化直投交易,以及移動廣告和視頻廣告的成熟化。eMarketer預測2015年程序化廣告支出增長47.9%,到2016年將翻一番,達到204.1億美元,占美國數字展示廣告支出的63.0%,即全網程序化購買即將成為其廣告主流。
中國的DSP是起步相對晚一些,但是現在已經完全不落后美國 。同時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告訴發展,使得國外DSP商家也開始關注國內市場。另一組數據,2014年,移動占全美程序化展示廣告支出的44.1%,約44.4億美元。emarketer預測2015年移動會超過PC,占程序化廣告支出的56.2%。這一趨勢和數字展示廣告發展趨勢一致,也在迅速轉向移動平臺。顯然,國內市場的發展,也正在順應這個趨勢。
DSP連接著線上與線下,也是企業尤其是傳統企業進行信息化升級與轉型的一個有效途徑。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化首先從信息化開始,DSP可以直接將企業信息放到網上,同時也不會像競價排名一樣耗費推廣成本。DSP將來的發展可能會有更多方向,不管怎么發展,跨屏差異化以及綜合服務能力,將會成為其核心優勢。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海淘科技還有更多的DSP廣告最新資訊,點擊可直接預覽。